1.吴承恩与《西游记》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一生贫寒潦倒,生活在明代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激烈的年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是他晚年回到故乡后的作品。这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全书共一百回,不仅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完整的艺术形式。 2.词语解释 踪迹:人或动物走过留下的脚印。 飘荡:飘浮摇动。 清奇:清秀而奇美。 中军:古代行军作战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 赞叹:本课是“疑问,感叹”的意思。 去来:本课是“去”的意思。 掣:举。 厮:指服杂役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蔑称。 弼马温:民间传说猴子可以避马瘟。这里的官名是作者采用了这个传说,改换了弼(避)、温(瘟)两个同音字而成的。 厢:边,旁。 果一变:这样或那样一变。 踵:行走不稳的样子。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选自吴承恩笔下的长篇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课文叙述了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与二郎神在水帘洞前大战一场的情景,表现了孙悟空机敏、坚毅和无畏的反抗精神。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齐天大圣面对二郎神的挑战,举起金箍棒,劈手相还。这是事情的起因。在二者的对话中巧妙地交代了二郎神的身世,“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同时也具体地描写了二郎神无理的挑战,“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反天宫的弼马温猢狲,你还不知死活!”“泼猴!休得无礼!吃吾一刃!”从大圣回答的话“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这郎君小辈,可急急回去,唤你四大天王出来”可以看出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正义感和反抗性。配合:婚配。 第二部分(第3、4、5自然段)写了齐天大圣与二郎神大战时各自不同的神奇的“变”,是全文的重点。在“真君与大圣斗经三百余合,不知胜负”的情况下,先是二郎神变成身高万丈的妖物,齐天大圣也随之变成同物,举一条如意金箍棒,抵住二郎神;之后,齐天大圣变成麻雀,又变成大鹚老,再变成鱼儿,接着又变成水蛇,最后变成花鸨。而二郎神由那妖物变成了饿鹰,又变成了大海鹤,再变成了鱼鹰儿,最后变成了灰鹤。他们所变的东西有的是常见的物类。如:麻雀、水蛇、饿鹰、鱼鹰儿等等,小说将其描写得栩栩如生,变化后所做的事又使我们感到生动而有趣。当然这是夸张的,虚幻的,但吴承恩却把人的思想感情,与这些物类的外部特征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了真与幻的完美统一,表现了大圣的神通和机智。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齐天大圣与二郎神边战边打到了花果山,惊慌了四大天王。 |
评论